Saturday, 23 February 2008

说几句春晚

新年的钟声算是敲过了,不论是西式的,还是中式的。正月十五也过了。前天去中国城买菜,还没忘买了元宵,以此冲淡些乡愁。其实睹物还思乡呢,吃到嘴里的时候,这乡愁不仅没减,反而又添了一层:因为再出名的牌子,也没有老妈在家做的好吃。不说也罢,漂泊之人,焉能多愁善感。忙里偷闲,看了春晚的几个小品。赵本山,宋丹丹演技是好,可是乡土气息太浓了。没有办法,农民兄弟一年忙到头,把城里的人养的肥肥的,成了富人阶级的代表,而他们绝对也应该出来透口气,表达一下心愿麼。只是见多了英格兰的看上去和白领没二样的农民,想着咱们的农民什么时候也能有点教授的风度。这个念头有点奇怪,不能再多说,以免又扣上了西化的大帽子。对我口味的小品是那个“梦幻家园”,郭达,蔡明演的。故事新,紧贴城市居民的生活;搞笑的也多,而且绝对的融讽刺教育于搞笑之中,没有三明治的感觉。音乐用的也恰到好处,郭达的雨伞,蔡明的funky dance, 简直一个更加搞笑版的Singing in the rain。一句口头禅“为什么呢”,留下一种曲尽而味无穷的感觉。只是我有些怀疑,这句话真的能成为今年的流行语吗?

Tuesday, 5 February 2008

春节快乐 万事大吉

春节真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了。除了纽约纳斯达克门口挂中国国旗外,今天楼下的porter, 一位地道的英式老大爷,祝我新年快乐(注: 用着一口英式粤语)。 好在我还算理解了,像是恭喜发财的意思。

Sunday, 3 February 2008

选摘:过年的文化

中国今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,那场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超时、超量、超预期的特大风雪,让成万上亿回家过年的人吃足了苦头,受足了罪,付出了不小的代价。然而,从灾区各大车站、机场旅客拥挤、滞留而不退却的情况看,人们似乎要与这场特大的灾情比毅力。似乎很奇怪,绝大多数都无宗教信仰的中国人,就是要回家过年,就像宗教信徒那样一样执着。

  在中国大地上,每年农历腊月底的短短10几天时间里,读书的,打工的,从政的,经商的人们,不顾交通工具涨价带来的成本提高,不顾人多可能造成的人身财产风险,不顾旅途的劳累和麻烦,数以亿计的人流在向一个方向为一个目的而涌动——回家过年。

  如果你问这些忙碌涌动着的人:为什么非得要回家过年?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茫然,觉得奇怪,难道回家过年还要带着什么目的吗?不为什么,不带任何其他目的,就是要回家过个年。这就是中国,这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。

  其实,回家过年不是没有目的,只是固定的、习惯性的过年活动荒芜了人们的思考。中国人为什么非得要回家过年?其实是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。

  第一,为了团圆要回家过年。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,尤其注重亲人之间的礼仪。为人祖者,为人孙者,为人父母者,为人子女者,为人夫者,为人妻者,为人叔姑舅姨者,为人侄男甥女者,讲究个尊老爱幼乐融融,长幼有序尽人伦。为了生存,平日里亲人间可能天各一方,但经过12个月的分别,一定要相聚团圆一次。因此,回家过年就是要赶赴亲人之间其乐融融的团圆现场。在一定意义上,年文化就是团圆文化。

  第二,为了休整要回家过年。说到底,人还是地球上的动物,可能永远也摆脱不掉动物那种弱肉强食的竞争属性。300多天是个不短的时间,竞斗过程中难免要受伤或者劳累过度。回家过年时亲人之间的爱慰过程,其实就是一个休整、养精蓄锐的过程。过年,就是一个有规定时间的各个战场全面停战的过程。在一定意义上,年文化就是修养文化。

  第三,为了寻根要回家过年。家和家乡是生养人的土地,人就是这块土地上结出的果实。无论你漂泊流浪到了何方,你的根永远在家乡。他乡再好也是异域,没长新根的人就要定时回家吸取营养;就是在他乡长了新根的人也难免水土不服,回家疗养才是首选地方。过年就是要回家,回到的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。在一定意义上,年文化就是寻根文化。

  实际上,年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聚合体,不是列几条就能理得清的。总的来说,过年发扬光大了文化,如食文化、酒文化、购物文化、服饰文化、戏曲文化、庙宇文化,等等。家乡的那种熟悉的文化氛围,也对人们回家过年产生一种驱动力。

有人说

一个无法输出自己文化价值观的国家,不能称为一个伟大的国度。
 
Site Meter